top of page
作家相片志華 馬

《黃帝內經》靈樞 ● 五亂篇第三十四(譯文)

【題解】本篇論述了營衛逆行、清濁相幹、氣機紊亂、陰陽相悖所致的病證和治療,列舉了氣亂於心、氣亂於肺、氣亂於腸胃、氣亂於臂脛,氣亂於頭五個方面的癥狀和治法,故以"五亂"名篇。


【原文】黃帝日經脈十二者,別為五行,分為四時,何失而亂?何得而治?岐伯日五{虧有序,四時有分,相順則治,相逆則亂。


黃帝日何謂相順?岐伯日經脈十二者,以應十二月。十二月者,分為四時。四時者,春秋冬夏,其氣各異,營衛相隨,陰陽已知,清濁不相幹,如是則順之而治。


黃帝日何謂逆而亂,岐伯日清氣在陰,濁氣在陽,營氣順脈,衛氣逆行[1]清濁相幹,亂於胸中,是謂大悅。故氣亂於心,則煩心密嘿引,俯首靜伏;亂於肺,則俯仰喘喝,接手以呼亂於腸胃,則為霍亂;亂於臂脛,則為四厥;亂於頭,則為厥逆,頭重眩仆。


【提要】本部分論述營衛之氣運行的相順相逆及其五亂的病變表現。


【注釋】[1]衛氣逆行衛氣屬陽,日行於陽,夜行於陰。逆行即是應在陽而反入於陰,應在陰而反出於陽,不按常規運行。


[2]密嘿嘿,同默。密嘿,沈默、靜寂的意思。


【白話解】黃帝說人身的十二經脈,其屬性分別與五行相合,又與四時相應,但不知因何失調而引起脈氣運行的逆亂?又是什麽原因使它正常運行?岐伯說木、火、土、金水五行的生克有一定的內在順序,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的變化也是有一定的規律的,而人體經脈的運行,也要與五行四季的規律相適應,才可以保持正常的活動,如果違反了這些規律就會引起經脈的運行紊亂。


黃帝說怎樣才能做到相互順應的呢?岐伯說人身十二經脈與一年的十二月相應。十二個月分為四季,就是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,這四季的氣候特點各不相同,人體與之相適應,也有相應的差別。人體營氣與衛氣是內外相隨,運行有序,陰陽互相協調,清氣與濁氣的運行也不互相幹擾侵犯,這樣就能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而使經脈運行正常。


黃帝說那逆亂的反常情況是什麽樣的呢?岐伯說清陽之氣應上升居於上部外部,濁陰之氣應沈降居於下部內部,如果清氣不能上升反居於下部內部,濁氣不能下降反居於上部外部就是經氣逆亂。營氣順脈而行,而衛氣運行卻不循常規,這樣清濁相擾,亂於胸中就叫做大愧。氣亂於心,可見心中煩悶,沈默不言,低頭靜伏而不欲動;氣亂於肺,使人俯仰不安,喘息喝喝有聲,兩手按於胸前而呼吸;氣亂於腸就會發生吐瀉交作的霍亂;氣亂於手臂足脛部,就會見四肢厥冷;氣亂於頭,就會見厥氣上逆,頭重眩暈,甚至仆倒在地。


【原文】黃帝日五亂者,刺之有道乎?岐伯日有道以來,有道以去,審知其道,是謂身寶[1]黃帝日善。願聞其道。岐伯日氣在於心者,取之手少陰心主之輸氣在於肺者,取之手太陰滎,足少陰輸,氣在於腸胃者,取之足太陰陽明,不下者,取之三里,氣在於頭者,取之天柱大杼,不知,取足太陽滎輸;氣在於臂足,取之先去血脈,後取其陽明少陽之滎輸。


黃帝日補寫奈何?岐伯日徐入徐出,謂之導氣[2]。補寫無形,謂之同精。是非有余不足也,亂氣之相逆也。黃帝曰允[3]乎哉道,明乎哉論,請著之玉版,命日治亂也。


【提要】本段主要闡述五亂的刺治方法。


【注釋】[1]身寶馬蒔釋為"養生之寶",含有養生要點的意思。


[2]徐人徐出,謂之導氣即慢慢的進針和出針,以導引經氣,俗稱"平補平瀉"。


[3]允此解做恰當之意。


【白話解】黃帝說對五亂的病證針刺有一定的規律嗎?岐伯說疾病的發生發展是有規律的,其治療方法也有一定的規律,因此探明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以及治療規律,這對維護人體功能正常是很重要的。


黃帝說好,我想聽你講講關於治療方面的規律。岐伯說氣亂於心的,應針刺手少陰心經的輸穴神門和手厥陰心包經的輸穴大陵;氣亂於肺的,應針刺手太陰肺經的滎穴魚際和足少陰腎經的輸穴太溪;氣亂於腸胃的,應針刺足大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的輸穴,如果不能治愈,可以再針刺足三里穴;氣亂於頭的,應針刺足太陽膀胱經的天柱穴和大杼穴,如果不能奏效,可再針刺足太陽膀胱經的滎穴通谷和輸穴束骨;氣亂於手臂足脛部的,如有瘀血可首先在相應部位的血脈上針刺放血,然後針刺再取手陽明大腸經的滎穴二間、輸穴三間和手少陽三焦經的滎穴液門、輸穴中渚治療上肢的病變,取足陽明胃經的滎穴內庭、輸穴陷谷和足少陽膽經的滎穴俠溪、輸穴足臨泣治療下肢的病變。


黃帝說如何運用補瀉的手法呢?岐伯說慢慢地進針慢慢地出針,這種手法叫做導氣。在不運用明顯的補瀉手法的情況下,這稱為同精。因為上述五亂病既不是邪氣有余的實證,也不是正氣不足的虛證,只是氣機逆亂形成的病變,所以采用這種手法。黃帝說這些治療方法十分恰當!上面的分析也是明白確切!請把這些記在玉版上,就叫做治亂吧。


【按語】五亂是由經脈營衛之氣受到病邪的影響而發生逆亂引起,雖有亂於心、肺、腸胃等的不同,但究其病因與五臟的虛實之證有一定的區別。因此在針刺治療上,采用平補平瀉的手法,按"滎輸治外經,合治內腑"的取穴原則,以選取相應各經的滎穴與輸穴為主,從而達到調理經氣,恢覆營衛之氣正常運行的目的。這對後世針灸治療學有一定的參考意義。


責任編輯:張恒溢

來源:道教之音整理 作者:佚名

2021-6-21


15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中醫如何理解膽的作用 (膽結石食療方)

膽,連肝之府也。白虎通曰:府者、為藏官府也。膽者、肝之府也、肝主仁。仁者不忍。故以膽斷。仁者必有勇也。素問曰。膽者、中正之官。決斷出焉。所以膽主決斷。 膽主決斷,指膽在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過程中,具有判斷事物、作出決定的作用。膽主決斷對於防禦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(如大驚大恐)的不...

內分泌失調是怎樣引起的?中西醫治療有什麽區別?

人體內分泌系統包括下丘腦、垂體、甲狀腺、甲狀旁腺、胰島、腎上腺、性腺等多個腺體,以及分布在其他器官的內分泌組織和細胞。內分泌失調是由於環境、氣候以及各種生理因素,生活不良習慣如熬夜失眠,壓力,憂鬱,急躁,思慮過度,營養不良等問題引起的內分泌系統失調。年輕人輕症表現為暗瘡多,...

コメント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