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我竟然照書生病

說也奇怪,讀書讀到哪里,我就會有相應的毛病出現,或者碰到朋友發生相應的毛病,使我嘗試剛剛學到的理論和用藥方法方式。我感覺到老天似乎在考驗我,令我照書生病,其中如何止咳,治水,利水,足以讓我很好的分析辨證用藥,只要用得恰當,一定藥到病除。下面嘗試舉幾個例子印證一下我的觀點。


1真武湯證

上個學期學到《傷寒論》82條,腎陽虛證,真武湯證原文“太陽病發汗,汗出不解,其人仍發熱,心下悸,頭眩,身瞤動,振振欲擗地,真武湯主之。”原文316條:"少陰病,二三日不已,至四五日,腹痛,小便不利,四肢沈重疼痛,自下利者,此為有水氣。其人或欬,或小便利,或下利,或嘔者,真武湯主之。”真武湯方:茯苓 芍藥 生姜各三兩,白術二兩 附子一枚,炮,去皮,破八片。上五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七合,日三服。那時我有點痰,偶爾咳嗽,怕冷,下肢踝關節有點腫脹,麻痹,小便不利,疲倦乏力,舌苔白,脈沈。我自認為自己是腎陽虛證,少陰病,陽虛水停故下肢踝關節微腫,所以要溫腎陽以利水,於是自己照真武湯原方處方:制附子30克(先煲1個小時)茯苓45克,芍藥45克 生姜45克 白術30克 一劑,6碗水,煲剩3碗,分作3次服用。服用第一碗藥一個小時後,小便很快恢覆正常,踝關節也不腫脹,痰也消了咳嗽好了。所以,我深深體會到真武湯乃治水的聖方,也是補腎納氣法治咳嗽的妙方。


2. 脾腎陽虛,心下飲停咳嗽病——苓桂術甘湯主之

3個星期前感冒咳嗽,寒飲鬱肺,感覺證如《金匱要略》之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篇原文第六條所說,“咳而上氣,喉中水雞聲,射幹麻黃湯主之。”於是處方:射幹10克 麻黃15克 生姜15克 細辛9克 紫苑9克 款冬花9克 五味子10克 大棗3粒,半夏15克 ,3碗水煲剩1碗,茶仔用2碗水保剩7分碗。一劑,服完,咳嗽好了8成左右。但時間關系,沒有繼續服藥。拖著拖著,轉眼到過去2個星期,吹到冷氣還是咳個不停,短氣乏力,胸脅滿悶。而且癥狀發生了變化,小便不利,大便溏,舌苔白。於是又患了《金匱要略》之“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篇——脾虛心下飲停。原文:“心下有痰飲,胸脅支滿,目眩,苓桂術甘湯主之(十六)”。陽虛微飲短氣原文:“夫短氣,有微飲,當從小便去之,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。於是也是原方照用:茯苓45克 桂枝30克 白術30克 甘草20克 用4碗水煲剩2碗,分2次服用。咳嗽感覺就好了,小便也恢覆正常了。脾腎陽虛,飲停心下,妨礙氣機通達,故胸脅支滿,飲阻中焦,清陽不升,濁陰不降,則頭暈目眩,雖然我沒有頭暈目眩的感覺,但濁陰不降,所以小便不利。所以 還是要茯苓配桂枝溫陽利水,消飲,白術攜甘草培土制水。所以用藥對了,症狀就消除了。


3癃閉,脾氣不升證——防己黃芪湯治之

這兩天稍有幾聲咳嗽,不口渴,感覺小便特別少,身體沈重,神疲乏力,一運動大汗淋漓不盡,汗流滿面,濕透衣服,怕風吹,一吹就咳嗽,早上起床更是離譜,幾乎沒有尿,只出了幾滴黃尿,深感不妙,又患了哪條文?如果按《中醫內科學》癃閉的脾氣不升證治療,必用補中益氣湯合春澤湯加減。但感覺用藥有點多,而且也有點雜,於是想想,可能患了《金匱要略》之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篇——風濕兼氣虛,原文:“風濕,脈浮身重,汗出惡風者,防己黃芪湯主之。(二十二)”於是用原方:防己20克 黃芪20克 白術18克 甘草8克 ,生姜4片,大棗1粒,一劑,3碗水煲剩1碗,飯後服下,過1個小時後,汗已經止住了,小便也正常了。整天精神狀態比昨天好多了。想想自己的病,大汗淋漓,汗出惡風,是氣虛衛表不固,風濕在表,故身重乏力,方中黃芪益氣固表,除濕,托邪於表,防己辛散苦泄,祛風除濕,利水消腫,白術協黃芪助衛氣,合防己祛濕邪,生姜,大棗,調和營衛。所以用藥如用兵,只要理解其中奧妙,克敵制勝,功效神速,立竿見影!

由此自己總結以上三個藥方,共同點都可治咳嗽,小便不利,但各有側重,真武湯貴在補腎陽,溫陽利水,補腎納氣。苓桂術甘湯重在健脾陽,溫陽化氣,導飲從小便去,咳嗽就好了。防己黃芪湯重在補氣祛濕利水,尤其以防己為君藥,引濕邪之水從小便去,利水祛濕,癃閉解除。

人家說:中醫效果慢,需要慢慢調理。我不信,我認為只要能細心審方用藥,辨證施治,效如桴鼓,不必多用藥。中醫真是絕妙。

馬志華於三元里

2016年6月11日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